(专业代码:0809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术,具有解决计算机领域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培养目标1: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发现、分析并描述计算机领域相关的较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2:能够对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收集,具有对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3: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与工具,具有解决计算机领域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计算机领域的合格工程师。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解决计算机领域较复杂问题,能协调团队成员,实现项目目标,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5: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及时跟进行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适应新技术和新挑战。
二、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培养后,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领域所需的工程数学、计算机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工程数学的基本方法与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问题。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运用所学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运用计算机基本原理、方法、技术等专业知识,对计算机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工程问题,能够选择恰当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对计算机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并能够理解所使用工具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和计算机较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较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 9(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相关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表一: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
H |
M |
H |
|
L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
H |
H |
L |
|
L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H |
H |
M |
L |
|
毕业要求4:研究 |
H |
H |
M |
|
M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
M |
M |
H |
|
H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
H |
M |
M |
|
L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M |
|
L |
L |
L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
|
M |
|
M |
H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
|
M |
|
H |
H |
毕业要求10:沟通 |
M |
|
|
H |
H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
M |
M |
|
H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
M |
M |
M |
M |
H |
注:用符号H、M、L分别表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H—强,M—中,L—弱。
三、所属专业类
计算机类
四、主要课程
(一)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
(二)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专项实践及其他实践,涉及系统开发项目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表二:集中性实践教学一览表
序号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实践课程类别 |
学分 |
周数 |
1 |
必修 |
系统开发项目综合实践 |
0821272 |
专项实践 |
2 |
2 |
2 |
必修 |
毕业实习 |
0000024 |
其他实践 |
4 |
8 |
3 |
必修 |
毕业论文(设计) |
0521016 |
其他实践 |
6 |
6 |
合计 |
12 |
16 |
五、学制
标准学制: 2 年,弹性学制 2-5 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七、修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为78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8学分、通识选修课4学分,学科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34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综合实践课15学分;实践教学课42学分,占比53.8%。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情况详见下表:
表三: 课程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周 |
|
|
总学分 |
理论 学分 |
实践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总学时/周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周 |
必 修 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8 |
8 |
|
10 |
141 |
141 |
|
|
学科基础课程 |
8 |
6 |
2 |
10 |
144 |
108 |
36 |
|
专业课程 |
34 |
16 |
18 |
44 |
612 |
288 |
324 |
|
综合实践 |
专项实践 |
3 |
|
3 |
4 |
54 |
|
54 |
|
|
其他实践 |
12 |
|
12 |
15 |
50/20 |
|
50/20 |
|
必修课小计 |
65 |
30 |
35 |
82 |
1001/20 |
537 |
464/20 |
选 修 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4 |
4 |
0 |
5 |
60 |
60 |
|
|
专业课程 |
9 |
2 |
7 |
12 |
162 |
36 |
126 |
|
选修课小计 |
13 |
6 |
7 |
17 |
222 |
186 |
126 |
总计 |
78 |
36 |
42 |
|
1223/20 |
633 |
590/20 |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
53.8% |
其中: |
课内实践 |
独立设置实践课 |
综合实践 |
学分 |
17 |
学时 |
306 |
学分 |
15 |
学时 |
284 |
学分 |
10 |
周数 |
20 |
课外科技活动 |
创新创业教育 |
公共艺术课程 |
学分 |
1 |
学分 |
3 |
学分 |
2 |
表四: 各学期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各学期应修学分 |
合计 |
|
|
五 |
六 |
七 |
八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3.5 |
4.5 |
|
|
8 |
|
选修 |
|
2 |
2 |
|
4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4 |
0 |
|
|
4 |
专业课程 |
必修 |
21 |
17 |
|
|
38 |
|
选修
|
|
3 |
6 |
|
9 |
综合实践 |
必修 |
1 |
1 |
3 |
10 |
15 |
合计 |
29.5 |
27.5 |
11 |
10 |
78 |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表(附表1)
(二)专业学期课程教学计划(附表2)
九、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
表五: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
1.1 |
1.2 |
1.3 |
1.4 |
1.5 |
2.1 |
2.2 |
2.3 |
2.4 |
3.1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M |
H |
|
|
L |
|
|
H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M |
H |
M |
|
L |
|
|
H |
形势与政策 |
|
|
|
|
M |
H |
L |
M |
|
|
|
H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
|
|
|
L |
M |
M |
H |
M |
|
|
|
数字逻辑设计 |
M |
M |
M |
|
|
|
|
|
|
L |
|
H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H |
H |
M |
|
|
|
|
|
|
L |
|
H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H |
M |
H |
M |
|
|
|
|
|
|
|
H |
web前端技术 |
M |
M |
M |
|
|
M |
|
|
|
L |
|
|
计算机网络 |
M |
M |
M |
|
|
|
|
|
|
L |
|
H |
操作系统 |
H |
M |
M |
|
|
|
|
|
|
L |
|
H |
软件工程 |
H |
H |
H |
|
|
|
|
|
|
|
H |
M |
信息安全技术 |
M |
M |
M |
|
|
M |
|
|
|
L |
|
|
人工智能基础 |
M |
M |
M |
|
|
|
|
|
M |
L |
|
|
小程序应用开发 |
M |
M |
H |
|
M |
|
|
|
M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L |
L |
M |
|
|
|
|
|
M |
M |
|
|
云计算技术 |
M |
M |
H |
|
M |
|
|
|
M |
|
|
|
大型数据库应用 |
M |
M |
H |
|
M |
|
|
|
M |
|
|
|
分布式系统开发 |
M |
M |
H |
|
M |
|
|
|
M |
|
|
|
移动开发技术 |
M |
M |
H |
|
M |
|
|
|
M |
|
|
|
Java EE开发技术 |
M |
M |
H |
|
M |
|
|
|
M |
|
|
|
软件框架技术应用 |
M |
M |
H |
|
|
|
|
|
M |
L |
|
|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
M |
M |
M |
|
|
|
|
|
M |
L |
|
|
注:说明:1.不同学期的同一门课程只需填写1次,例如,大学英语Ⅰ和大学英语Ⅱ按“大学英语”填写即可。2.所有的课程和教学活动都要列入表格,包括综合实践。3.表格要清晰展示每门课程与每项毕业要求(务必对照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达成的关联度情况,关联度强的用“H”标识,关联度中等的用“M”标识,关联度弱的用“L”标识;每门课程与2-5项毕业要求相关联。
表六:综合实践环节支撑培养要求矩阵表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培养要求 |
毕业要求 1 |
毕业要求 2 |
毕业要求 3 |
毕业要求 4 |
毕业要求 5 |
毕业要求 6 |
毕业要求 7 |
毕业要求 8 |
毕业要求 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劳动教育 |
|
|
|
|
M |
M |
M |
|
H |
|
|
|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
H |
H |
H |
|
|
|
|
|
H |
|
|
M |
系统开发项目综合实践 |
H |
H |
H |
|
|
|
|
|
H |
|
|
M |
社会实践(含课外科技活动) |
H |
H |
H |
|
|
|
|
|
|
|
M |
M |
毕业实习 |
H |
H |
H |
|
|
|
|
|
|
|
L |
M |
毕业论文(设计) |
H |
H |
H |
M |
|
|
|
|
|
|
L |
M |
注:说明:1.不同学期的同一门课程只需填写1次,例如,大学英语Ⅰ和大学英语Ⅱ按“大学英语”填写即可。2.所有的课程和教学活动都要列入表格,包括综合实践。3.表格要清晰展示每门课程与每项毕业要求(务必对照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达成的关联度情况,关联度强的用“H”标识,关联度中等的用“M”标识,关联度弱的用“L”标识;每门课程与2-5项毕业要求相关联。
编制:黄富平 审核:叶仕通 审批:戴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