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上午,浪潮集团与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行产教融合合作交流会议,中科鸿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先生、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教育顾问张平先生、彭先生、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戴经国、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波、副院长叶仕通、软件工程系主任田小玲、副主任翟建丽、产教融合秘书王坤参与此次会议、双方围绕课程、教材、竞赛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重要合作成果。

课程“瘦身”赋能:从“知识覆盖”到“能力对标”
会议的核心成果是对“大数据治理”与“低代码开发”两个微专业方案进行“手术式”优化。原有的5-6门课程体系将被精准“瘦身”,聚焦为3-4门核心课程,学分也从15分压缩至8-12分。
这一变革的核心逻辑,是从传统的“知识覆盖”转向精准的“能力对标”。“我们不要大而全,而要精而准。”广州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杨波副院长强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三门左右的课程,就能系统掌握一个特定岗位的核心技能,实现‘学完即能用,结业即上岗’。”
具体而言,“大数据治理”微专业将面向全校,尤其向商科学生倾斜,课程内容将紧扣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到可视化的全流程,并深度融合金融、财会等领域的真实案例。“低代码开发”微专业则主要锚定软件工程与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学生驾驭主流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的能力,使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急需的“即战力”。

打造“活”的教材:让产业案例走进课堂
在教材建设上,双方决心打破传统,共同开发一批会“说话”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合作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鸿蒙系统三大方向,浪潮将开放其丰富的产业真实案例库,与学校教师共同编写一系列融入AI交互、VR场景等元素的实践型教材。
“未来的教材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能互动、能演练、能跟踪学习效果的‘智能导师’。”浪潮方代表介绍了其“超级教材”平台,该平台能支持校企双方在线协同开发互动式数字课程。这些新型教材将优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力求将最前沿的产业实践“原汁原味”地带入课堂。

铺设“竞赛赛道”:以实战检验真才实学
除了课程与教材,双方还致力于为学生铺设通往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快速赛道”。浪潮将分享其助力高校斩获“挑战杯”等国赛奖项的辅导经验,并提供从出题、组队到指导的全流程支持。双方正积极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对赌”合作模式,确保资源能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成果与荣誉。

共筑人才培养新高地
此次会议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了务实推进的新阶段。据悉,浪潮将立即为校方开通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试用账号,双方工作组也将同步启动课程优化与教材编写工作。
“这不仅仅是一次合作,更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新定义。”杨波副院长总结道,“我们期待通过与浪潮的深度绑定,真正打通从校园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