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华商学院体育中心的灯光在9月26日晚为2025级人工智能学院全体新生点亮。在顺利完成新生见面会各项议程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的"思政第一课",引导新生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以奋斗为笔,绘青春画卷
课程伊始,杨波书记从红旗渠的建设历程讲起。这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从1960年动工到1974年竣工,工程全长逾1500公里,主干渠全长70.6公里,是林县(今林州市) 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创造的人间奇迹。杨书记通过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讲述,再现了那段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建设岁月。
❗重温奋斗史诗,感悟精神伟力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滋养。”杨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从历史到现实:奋斗精神的当代回响
课程结合红旗渠建设中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建设者们如何依靠科学的资源配置与高效的团队协作,攻坚克难、铸就奇迹。杨书记语重心长地引导同学们思考:“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新生,你们将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如何在智能科技的前沿领域,书写属于你们的奋斗故事?”
❗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
课程最后聚焦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杨书记强调,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学习与成长的行动自觉。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人工智能这一关键领域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红旗渠水长流,奋斗精神永存。这堂“思政第一课”在新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师长的教诲,以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在新起点上奋力奔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精彩篇章。